高端访谈
中国推进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中国与国际绿色标准的比较分析
2019-08-24 10:08  浏览:421

过去四十年间,中国经济以空前速度迅猛发展,人均GDP增长了25倍以上。中国工业领域在经济腾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工业领域对全国GDP的贡献超过40%,但与此同时,其对环境总污染的贡献也超过了三分之二。鉴于中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政策目标的重中之重,实现工业园区(工业生产的重要聚集地)绿色发展并促使其转型为“绿色/生态工业园区”将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作为一个工业领域规模庞大、在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以及具有绿色发展宏伟目标的国家,中国是最有能力引领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经济体之一。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指导中国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和转型,而且还将为其它国家制定生态工业园区标准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世界银行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探讨了如何落实这一绿色转型。尽管中国在建立涵盖不同立法级别的、全面的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监管框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也显著提高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绩效,但全国范围内通过绿色认证的工业园区不足5%。


为确定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从而分享进一步完善中国绿色/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政策建议,本报告从园区管理、环境绩效、社会价值和经济表现等四个方面对中国绿色/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下文简称“中国标准”)和全球生态工业园区框架进行了比较分析。中国标准与全球生态工业园区框架之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园区管理


“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 中国标准以总体要求居多,而国际生态工业园区框架设定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包括工业园区成为绿色/生态园区需具备的前提条件,以及对于绩效指标的详细说明。


“隐含”要求与“明确”要求:国际生态工业园区框架所要求的很多前提条件并未被明确列入中国标准,原因在于对于需要通过地方、省级或国家级机构批准的任何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这些前提条件通常都是强制性要求(由绿色/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之外的其它法律法规所规定)。因此,中国绿色标准中一些没有明确规定的要求未必意味着工业园区就不受其约束。总体而言,如果考虑到针对园区管理的隐含要求和明确要求,中国标准和国际生态工业园区框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1/3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