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保
我国固废综合园区政策梳理、案例分析及发展建议
2019-09-15 20:54  浏览:709
3 发展建议

(1)要注重科技研发的投入和配套, 产学研联动固废园区集中了各类固废对象和处理设施,可为研发、实证提供平台和配套条件,能够有效实现技术研发向生产应用的转化。通过完善配套机制, 吸引科研团队入驻,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有效提升固废园区科技水平, 促进成果转化。

(2)完善园区管理机制, 特别是项目导入和监管固废园区由于固废种类多、数量大、污染物排放集中,往往具有放大性、协同性效应, 不利于整体环境质量控制。应整体考虑园区的环境容量,对拟导入项目进行筛选,可实施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相结合的项目导入机制:对于能源转换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技术应优先导入,形成技术储备或促进技术完善;而能耗高、技术落后的项目应限制规模甚至不予导入, 从而实现园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同时,由于处理工艺复杂、污染物排放均不相同,对设施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考虑基于GPS、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搭建管理系统,建立离线与在线相结合的固废设施监管平台,形成基于园区的大数据中心,提升园区整体运行管理水平。

(3)市场不断扩大,参与企业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明显,合作边界需要厘清

伴随着各地不断推出支持政策, 可以预见,静脉产业园这一产业将不断扩大,PPP将成为项目的主要形式。地方政府往往将园区项目打包建设, 因此单个项目投资体量大、建设内容多、工艺路线多样,对参与企业来说,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优势很明显。同时由于项目体量较大, 往往是多家资本方组成联合体,因此厘清责任边界至关重要。


来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汪浩 贾川

3/3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