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环保要闻
四川: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2018-05-30 16:31  浏览:132

“这是成都首个地下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减少近2/3,污水处理时间却大大缩短。”走进成都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一座景观式公园映入眼帘:汩汩清泉从地下涌出,潺潺流水梯次流过碧绿的生态草塘。据承建该厂的中建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污水处理流程全在地下完成,地面则是集环保科普、休闲休憩于一体的活水公园。污水处理后尾水全部回用,不仅能控制水污染,还能每天提供10万吨高品质再生水。

生态发展关系人民福祉。近年来,四川把生态绿色发展作为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以绿色为底色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加大治理力度

生态意识深入民心

“现在每逢大雨,山上流下来的水没那么多泥沙了。”望着满山绿油油的茶垄,青川县石坝乡党委书记刘祥君感慨地说。

石坝乡三江村地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内,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逢夏季,极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16年,石坝乡在三江村实施生态治理,栽植了1000亩茶叶。茶树根系发达,能很好地凝沙固土保水,当地气候也适合茶叶生长。从此,当地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好的生态是民生发展的前提,四川各地紧盯问题,铁腕治污。全省88座非法码头全部停止经营,非法采砂全面有效遏制。集中整治沿沱江磷石膏堆场的历史遗留问题,采取关停一批、搬迁一批、转型一批、入园一批等措施,整治3.5万余家。关闭或搬迁养殖场及养殖小区1.3万家,将21万家养殖场纳入监管。实施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集中开工683个污染防治重大项目,总投资1200多亿元。

作为中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绵竹市有11座磷石膏堆场。绵竹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磷石膏堆场整治实行领导挂牌督导,2017年12月,磷石膏堆场企业聘请专家对8个2017年完成整治工作的磷石膏堆场开展了自行验收,8个堆场均通过专家验收。

行走在眉山市丹棱县的乡村里,家家户户房漂亮、院整洁,村村水清亮、路通畅。这样一幅美丽的农村图景,得益于近年来丹棱县探索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新模式。当地打破乡镇、村组行政区域界线,根据农户分布,按照“方便农民、大小适宜”的原则,统一布局、修建联户池、联组池、村收集站三级垃圾收集设施。

天刚蒙蒙亮,茂县凤仪镇茶山村67岁的村民余家华和村民志愿者背上平均30多斤重的行囊,朝着九鼎山山顶方向进发……2004年,当地村民和环保志愿者联合成立了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旨的“茂县九鼎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10多年来,协会已义务植树500多亩、人工种草1000余亩。2012年,协会获得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等单位颁发的“中国野生生物卫士行动”杰出卫士奖。

贴近民生需求

生态与增收齐头并进

初夏甘孜,绿意盎然,美景如画,静静的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缓缓流过……

近年来,甘孜州根据地域多处在高山峡谷之间的现状,因地制宜,以山为“梁”,以水为“源”,“山种树、路种花、河变湖”的思路,筑牢生态屏障,推动绿色发展。

“今年我种了10多亩羊肚菌,非常畅销,收入20多万元。”丹巴县半扇门乡喇嘛寺二村村民袁强告诉记者。甘孜在高原山腰地带全力推进经济林木种植,大力发展干果、特色水果、林下产品等。在山下气候适宜的河谷地带,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9万亩,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0.8万亩,粮食生产连续9年丰收。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通过生态修复,魅力羌城让老百姓真正过上靠山吃山、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的日子。2017年,作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北川接待游客635.07万人次,同比增长26.87%;带动相关产业收入51.71亿元,同比增长27.0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51元,全县整体顺利脱贫。

“以前网箱附近的湖水都是黑色的,到了夏天枯水期,闻者无不掩鼻……”青川县幸福村村委会主任沈连学回忆:大量网箱养鱼让白龙湖水质迅速恶化。2014年,为恢复白龙湖生态,青川坚决取缔网箱养鱼,2015年9月,全县网箱全部拆除,转而利用湖区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着力把环白龙湖示范带建设成为融园区商品性、观光娱乐性、文化性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

如今,当地生态与增收齐头并进:白龙江出境断面水质一直保持国家一类标准。30多户农户开起了农家乐,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也从外出务工转向经营农家乐、垂钓服务等。

着眼精准扶贫

好生态成致富新门路

“在平武,生态扶贫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劲动力。”5月16日,阿里巴巴生态扶贫交流会在四川平武县举行,交流会上,平武县委副书记、县长黄骏说,平武将作为生态扶贫实验的首个试点县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通过在保护地周边实施生态产品营销和产业技术系统化培训,用生态的方式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生态好,种出的水果品质也好。”走进九寨沟县双河乡草坪村,村民宛桃云正在地里劳作。他家房前的果园里密密麻麻地挂着毛茸茸的猕猴桃……

草坪村地处高半山,村民们靠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生,仅够维持一家人生活。宛桃云今年55岁,家里有8口人,老伴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农活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没想到九寨沟县的生态环境还适合猕猴桃的生长。”看着挂满果实的猕猴桃园,宛桃云乐得合不拢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前年种下的3亩猕猴桃全部成功挂果,丰产期每亩收入近两万元。

在小金县新格乡元营村,当地村民在果树下种植草莓。“草莓卖完了,大樱桃、苹果等特色水果又将陆续上市。”元营村第一家种植草莓的村民邹復兵尝到了甜头。在邹復兵带领下,种植草莓成为元营村村民脱掉“穷帽”的新门路,如今草莓种植户一年能有上万元的收入。

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通江县是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达62.5%,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之一,被誉为“天然氧吧”。“贫困户争当护林员,既管护了全县森林资源,又拓宽了贫困人口脱贫的路径,可谓一举两得。”通江县林业站站长杨鹃说,通江县在15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聘1204名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发放劳务补贴5000元。通过实行“县建、乡聘、站管、村用”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乡镇的管理机制,逐年让全县3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生态护林脱贫一批”的政策红利,共护绿水青山。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