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环保
浙江未来五年再投三千多亿建生态文明
2018-07-03 09:37  浏览:25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即日起本报特开设“凝心聚力补短板 打好打胜攻坚战”专栏,集中反映各地探索创新生态环保机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的典型经验。

省级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背后,财政保障功不可没。

2013~2017年,浙江省级财政生态环境保护支出767.42亿元,年均增长24.31%,尤其在2017年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的若干意见》后,共兑现绿色发展财政奖补资金120亿元,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幅。

财政奖补带动地方新变化

俯瞰浙江,满目葱茏,这离不开多年补偿政策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支持。

2004年,浙江探索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2005年,率先建立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2008年,将该项政策推广至八大水系源头地区45个市县,2011年又进一步扩大到全省所有市县。2014年,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财政政策。2015年,在全省全面推广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收费制度。2017年,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通过“制度+政策”的集成创新,支持绿色发展和“大花园”建设。

以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为例,早在2004年,浙江就探索实施了这一机制,而且已经连续10次提高补偿标准,从每亩8元提高到了30元。尤其在2017年,又进一步把主要干流和重要支流源头县以及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提高至每亩40元。

大力度的补偿也惠及全省广大林农。杭州市淳安县安阳乡乌龙村有山林面积2.24万亩,其中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1.38万亩,按照标准,林农可以获得公益林补助48万元。对一个山区村来说,这已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在衢州市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每逢周末,河滩边就会聚集大量游客,可在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垃圾堆放场。这种变化,离不开出境水水质财政奖惩制度。

作为钱塘江的源头,开化是浙江实施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的重点县。以出境水水质为例,从2017年起,浙江省财政提高对开化县的奖惩标准,出境水水质按Ⅰ类、Ⅱ类、Ⅲ类占比,每年提高每1个百分点分别给予180万元、90万元和45万元奖励;反之,按Ⅳ类、Ⅴ类占比,每年上升每1个百分点分别扣罚90万元、180万元。

“全新的考核标准不仅是压力,更是动力,开化主动接受生态环境质量正向激励与反向倒扣双重约束,绿色发展有了显著提升。去年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出境水水质Ⅱ类以上天数比上年增加94天,Ⅲ类水质减少13天。”开化县财政局预算局长余晓华说,在这项指标上,开化拿到了4.37亿元的奖补资金,比上年增加了3.77亿元。

浙江在前期开展部分重点生态功能区试点的基础上,2017年将这项制度扩围至衢州、丽水全域,对18个市、县(市)兑现奖励资金28.9亿元、扣罚资金2.5亿元。

绿色指数引导算好多本账

有完善,更有创新。2017年,浙江把林、水、气等主要环境质量因素组成的一个“综合成绩”,取名为“绿色指数”,建立了与其挂钩的生态环保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哪个地方生态保护好、绿色指数高,得到的补助资金就多,使资金分配更加科学、透明,资金使用更加精准、高效,这也是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的最大亮点。2017年共兑现补助资金12.4亿元。”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徐宇宁介绍,“绿色指数”旨在通过指数的设计和运用,引导、推动各地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统筹算好经济账和环境账、当前账和长远账、局部账和全局账,走绿色发展的路子。

在浙江省财政的考评中,建德“绿色指数”得分为83.2,拿到的补助资金有4669万元,但是如果其“绿色指数”得分只有60分,相应地就只能拿到2600万元的补助资金,两者相差达2000多万元。

除了林、水、气,生态环境质量还与产业结构、能耗水平密切相关。于是浙江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作为财政杠杆的调节点,实施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财政奖惩制度,鼓励促进企业节能降耗,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改善环境。2017年,浙江就对47个市(县)奖励资金9300万元,同时也对17个市(县)扣罚9160万元,较好地支持了地方政府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促使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了3.7%。

未来五年,投3000多亿元建设生态文明

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政策创新的脚步还在继续。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了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之一的《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未来五年内,浙江将投资3000多亿元,启动21个项目,聚焦气、水、土、废等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建设的方方面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进一步、更快一步。

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策橡胶集团和朝阳橡胶公司,是当地废气扰民的“投诉大户”。在有关部门和属地政府的督促整治下,两家企业先后投入5000万元更新环保设备,使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并同步进行产能转移。

对中策橡胶等工业企业废气的整治正是《行动计划》中蓝天保卫战的重点任务之一——推进重点领域臭气异味治理。此外,蓝天保卫战还包括全面开展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深化工业废气治理、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朱智翔 晏利扬)

(责编:施麟、贺迎春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