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日前举行了年度实践成果发布会。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建设运行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在近15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作为数字化建设在民生领域的优秀案例,获评“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
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经过数年打磨历练,这套业务系统已经成为助力大气污染防治的制胜利器。空气质量预报使得重污染天气得到妥善应对,提前预警,积极响应,以精准的空气质量预报占据了“蓝天保卫战”的主动权。
主动请缨,填补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和技术体系空白
“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和空气质量预报的迫切要求,是我们研发、使用这套系统的初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2年秋冬季我国中东部地区大气重污染过程频发,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的空前关注。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面对国内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和技术体系的空白,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急国家之所急,迅速组建空气质量预报团队,主动扛起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的攻坚大旗。
时间紧,任务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通过广泛调研,科学谋划,联合攻关,协调推进,仅以一年时间即建成了史上最快、最全、最综合的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软硬件能力在多个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性能计算集群峰值计算能力高达175万亿次。多个国际主流数值模式集成,每日可预报未来10天区域空气质量形势。
据负责人介绍,总站预报业务系统整合了空气质量预报作业过程中需要参考的污染源、大气监测、气象等综合信息,并接入了全国1436个空气自动站常规六项污染物( PM2.5、PM10、臭氧、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监测数据,并实现准实时同化。同时,集成中央气象台、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美国NCEP、韩国气象厅、日本气象厅等世界主流预报机构气象预报产品。
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各区域、省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部门和社会公众,是这套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系统每日向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形势预报信息、重污染预警提示信息等预报,并每日向全国各区域、省、市提供空气质量业务预报,为公众提供区域预报信息和重污染预警信息。
“平台实现了以新标准规定下常规六种污染物(PM2.5、O3、PM10、SO2、NO2、CO)为关键指标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未来7天空气质量业务预报,引领了我国‘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空气质量业务预报体系的发展,填补了国内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体系和技术体系空白。”上述负责人表示。
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013年10月正式开展区域空气质量业务预报以来,总站累计向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预报信息1600余期。
从最初定性判断区域总体形势的粗放式预报,发展为可靠提供污染过程起止时间、峰值浓度及影响范围的精细化预报,业务预报系统日渐成熟,区域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100%。在长年累月的区域预报实践中,总站团队练就一身高水平的预报技能,并引领建立了一系列空气质量预报相关的基本流程和运行机制。对大气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生态环境部20余次重污染天气预报专题会商中,总站团队基于丰富全面的预报产品,对区域污染形势进行缜密研判和深入解读,为管理部门精准管控决策提供关键依据,为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创新开展的基于“五步法”的空气质量预报工作流程,通过培训交流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并同时带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空气质量预报员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指导系统内成员单位开展辖区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为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质量达标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系统为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我们期待,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过程中,这一预报系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