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随时掌握最新消息
 官方微信
 

中国方案有望解决世界难题——“固体废物”

   日期:2018-07-20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252    评论:0    
核心提示:到2017年底,中国固废变能源项目达744个,并网装机容量达1475.8万千瓦,当年提供绿色电力794.57亿千瓦/时。固体废物一直是一个世

到2017年底,中国固废变能源项目达744个,并网装机容量达1475.8万千瓦,当年提供绿色电力794.57亿千瓦/时。

固体废物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技术、资金等问题掣肘,世界范围内固体废物的处置情况不容乐观。“中国通过PPP模式引入资金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进行了长期探索、实践,成效显著,可为全球固废处理提供借鉴。”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联合国PPP固废变能源标准全球专家组组长陈小平表示。

近日,联合国在西安启动编制以人为本固废变能源PPP工作指南,借鉴中国方案,解决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

PPP治好城市心病

在联合国以人为本固废变能源PPP工作指南编制启动会上,陈小平讲到:“近10年来,我到过南亚、东南亚、中美洲、北美洲、东欧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相当一部分城市垃圾四处堆填,各种废弃物在沟渠、溪谷随地倾倒,就地焚烧。”

他指出,这些国家大多面临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及资金匮乏等问题,对投融资渠道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固体废弃物处置几乎成为许多城市的“心病”。

究其原因,环保工程项目大多公益性强,回报率相对较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而面对巨额的前期投入,政府资金又往往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PPP模式能够有效调动企业积极性,引入社会资本的“活水”,治好城市的“心病”。

为此,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中国的固体废物处置事业迅猛发展。

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联盟分会的统计,到2017年底,中国固废变能源项目达744个,并网装机容量达1475.8万千瓦,当年提供绿色电力794.57亿千瓦/时。替代化石能源(折标煤)约2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00万吨。当年处理城镇生活垃圾10800万吨,处理农林废弃物5400万吨。

国际水准标杆项目涌现

“中国固废变能源领域正迎来历史性机遇,发生着全局性变化。”陈小平指出。

现在在我国,城市垃圾发电、农林废弃物转化能源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废处置体系也已日趋成熟。技术上,针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垃圾“高水分、低热值、高灰分”的特征,我国成功摸索出一套“自主研发+引进技术+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路线,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装备上,关键核心设备已全部实现中国制造,并且在性能、价格等方面获得了肯定。

在掌握了城市垃圾发电、农林废弃物转化能源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实践,中国在固废变能源领域的PPP模式也已日趋成熟。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及有管理能力的私营部门开展公私合营,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价格和质量监管。

据介绍,近几年我国涌现了一批技术和管理领先的企业,建成了一批排放指标优于欧盟2010标准、“二噁英”排放近乎“零”的国际水准标杆项目。

联合国编制指南

联合国欧经委经济与合作贸易司司长、PPP中心主任汉密尔顿一行曾前往参观南京垃圾发电项目,他盛赞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为提高中国乃至全世界公共生活环境质量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全球垃圾发电技术著名专家、美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德米雷斯考察中国项目后,在全球垃圾发电技术研究年会上也表示:“全球垃圾发电的亮点在中国。”

此次联合国编制以人为本固废变能源PPP指南,也是希望借鉴中国方案,解决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2017年3月,我被联合国欧经会聘为指南编制的全球专家组组长”,陈小平表示,“将中国在固废变能源的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做法介绍给全世界,我既感到使命光荣,也深感责任重大。”

记者了解到,受聘一年多来,陈小平在联合国汉密尔顿及PPP中心的指导下,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在光大国际建成投运的55个固废变能源项目中挑选了十余个,按照指南编制要求进行试编,不断总结、积累、修正、提升。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的编制工作将着力突出以人为本,介绍切实可行的经典项目,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在案例选择和指南大纲编写上,要高起点布局,高标准要求,选择政府与私营部门长期合作的成功案例和投融资模式,兼顾技术、装备的先进性和可推广性两个方面。同时,通过指南的编制推动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国门,寻找新的更大的发展商机;通过项目落地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周边环境污染问题的协同治理,携手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李玲玉)

(责编:施麟、贺迎春)
 
打赏
 
更多>同类环保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环保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注册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津ICP备19001423号

金尚铭举报电话:13920335883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审核: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