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随时掌握最新消息
 官方微信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控磷还是控氮?

   日期:2019-07-22     作者:环保管家    浏览:610    评论:0    
氮浓度显著降低了,为什么蓝藻水华依然严重?


目前大家感到困惑的是氮浓度显著降低了,为什么蓝藻水华依然严重?


事实上,蓝藻生长所需要的氮磷浓度阈值并不高,研究表明,太湖蓝藻在无机磷浓度达到0.03 mg/L,无机氮浓度达到0.4 mg/L 时藻类的生长就不受限制了(Xu et al.,2015)。尽管太湖近年氮浓度显著降低,但在春季浓度仍然很高,足以达到太湖蓝藻水华形成的氮需求,并且春季升温会使藻类生长提前,这时藻类可以利用更多的氮来满足生长需求,使水华发生程度更严重。夏季,很多湖区水体的氮浓度降到很低的水平,藻类生物量受到明显的抑制。同时,在目前的外源输入情况下,湖体氮的再生速率很快,在没有被反硝化作用去除以前可以循环多次,这些氮为蓝藻水华持续发生补充了氮源(Hampel et al., 2018)。因此,我们可以相信,如果没有流域的氮控制,蓝藻水华发生的程度会比现在更为严重。当然,要使太湖蓝藻发生水平进一步下降,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进一步降低流域的氮磷负荷。


湖泊富营养化的氮磷控制


降低水体中氮、磷营养盐浓度和负荷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所在。在目前污染状况下,控制外源污染仍然是首要的任务,包括生活污水的处理和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其次是流域和湖内生态修复、生态清淤和有效管理。


01控源截污

建设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对污水进行高效脱氮除磷,并根据湖泊环境容量来控制污水排放的氮磷总量,而不只是满足于达标排放。


02生态清淤

对重污染湖区进行适当的底泥疏浚,减少内源污染,并将污泥合理处置,防止营养盐再次随雨水进入湖内。


03生态修复

加强流域的湿地恢复,构建合理的湿地景观格局,沿湖建立缓冲带,使氮磷在流域输移过程中被消纳和净化,减少向湖泊的输入量;并在适宜恢复水草的湖区进行生态恢复,改善生境,抑制底泥悬浮和内源释放。


04长效管理

积极探索和建议湖泊流域污染负荷削减的经济政策,建立并完善湖泊流域内跨市断面考核和生态补偿机制。确保治理和管理措施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制度性。然而这些长效管理制度的制定,都离不开氮磷控制的科学研究。


写在最后

控磷控氮的原理是湖泊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控磷控氮的策略是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关键;因地制宜的针对性手段是治理的成败所在。

向有奋战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战线上的各位“战友”致敬!!!


 
打赏
 
更多>同类环保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环保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注册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津ICP备19001423号

低空经济网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审核: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